HOME / TIME
医疗器械设计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药领域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从传统的“生病---治疗”模式已经进入了“预防--生病--治疗”的新型阶段,在这个观念转换的过程中,医疗方面很
2018/11/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药领域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从传统的“生病---治疗”模式已经进入了“预防--生病--治疗”的新型阶段,在这个观念转换的过程中,医疗方面很多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本文主要对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医疗风险,二是医疗风险管理。
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医疗风险方面的认识。
并且对于医疗风险和医疗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对的政策。

  关键词:医疗风险 管理医疗风险 现状 对策
  一、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
  (一)医疗风险管理国外现状
  医疗风险管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词汇,人们对此并没有很多认识和相关经验,所以问题出现后实施对策相对比较困难。
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对于医疗风险管理的研究,医疗风险管理基本的制度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在国外医疗风险管理较为显著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积极参与,政府组织专门的机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保障。
二是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不断的完善这医疗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主要在管理上有了硬性明确的规定,对医疗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三是信息化管理的推广,现如今,国外通过信息网不断的将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普及、全球化、规范化,从而使得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医疗风险管理国内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晚,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法普及力度不够等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并且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管理意识并没有提高,很多地区根本并不重视医疗风险管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引导和培训。
所以,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在国内的规范化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付诸更多的努力。
从图1表明,在医疗活动交易过程中,“治疗/康复生物/制药”不管是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额方面都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由此可见,医疗风险管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根据相关现状分析总结,有如下几点:
  1.意识层面低
  一个行业制度的推广是需要人们在形成一种意识后,不断的将其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这个行业的制度管理才能巩固。
通过国内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并未形成独立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在医疗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单一停留在解决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层面上,所以人们在对医疗风险管理的认识层面上仍有待提高。

  2.信息化缺陷
  很多行业都有着全面规范的安全系统去维护,然而在医疗风险管理这个行业,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存在着很多的缺陷。
国家并没有对这个行业设定完善的病人安全报告系统,卫生部门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病患的全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缺陷就会导致在风险评估时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在医疗活动中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3.管理力度匮乏
  医疗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宏观知识也需要细节操作,只有将宏观知识和细节操作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管理制度规范化。
然而通过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表明,在医疗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宏观知识而缺乏对医疗管理的细节操作,并且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的预控措施十分有限,总是停留在事后总结的阶段,这导致医疗风险管理执行更为困难。

  4.风险意识弱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医疗问题也逐渐增多,这对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就有了很大的考验。
由于相关机构培训的不到位,低级医疗事故在年轻的医务人员中屡见不鲜。
因此,有关部门仍需要加强对医疗风险意识的培训。

  二、解决医疗风险管理现有问题可行对策
  (一)政府深化医疗机构风险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医疗风险管理,以保障病人的安全问题为首要任务,政府就需要加大力度在政策上规范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
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的组织专家小组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树立其风险意识、强化其风险处理能力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制定风险管理预期值、逐步落实医疗措施、不断深化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为之后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提供参照支持。
如此下来风险管理就可以不断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图1 医疗器械安全分析
  (二)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各种风险防控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医疗行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和拟定风险管理目标的此类信息系统,并将信息规范化、全球化、透明化是目前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首当其冲的要务。
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第一时间了解病患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三)普及医疗责任保险
  通过各种医疗事故表明,很多纠纷的产生最大因素是在治疗经费上。
因此为了降低此类纠纷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迫在眉睫。
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第三方保障,这就是经常所说的保险,倡导人们平时注重此类问题,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和病患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利益也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冲击。
随着近几年的医疗风险管理政策的普及,城市的医疗保险投资逐渐上增,人们的第三方保障意识正在逐渐的增强。

  (四)深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现如今,很多医疗机构存在盈利性的目的,其首要任务往往不是解决病患的困扰,而是以自身的盈利为目的,将医者父母心的职业道德抛掷脑后,一味的最求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问题的解决制造了很多麻烦。
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医疗机构可定期的进行抽查,提升医患间的沟通,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

  (五)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
  在经过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医务人员的意识强化等各方面努力后,提升风险预控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小组对风险分析和评价后作出安全全面的判断。
例如,可以通过了解事故发生频率和地点乃至影响范围,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防,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的冲击率。
并且,在医疗器械上的使用也是需要进一步控制,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在救治过程中的医疗器械可以正常使用。
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遏制风险发生最好的方式。

  图2 医疗行业风险控制体系
  三、结语
  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统、政府深化医疗机构意识、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深化医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等是针对目前医疗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强化政府积极参与意识,只有政府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好的倡导医疗机构去实施操作。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从发现医疗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球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R].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黄明震论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2012.
  [3]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