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设计关于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管理措施探讨
-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器械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成为医院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医疗器械采购管理
2018/11/19
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器械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成为医院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医疗器械 采购 管理
医疗器械是医院科研、教学、医疗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医院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彰显着医院的“硬实力”。
医疗器械采购是医院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医院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的窗口,关系到医院的运行成本、临床工作的效果、甚至医院整体形象的呈现与发展。
因此,做好医疗器械的采购工作,对于改善医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疗器械采购的现状
(一)责任不明确
通常,为一个医院医疗器械采购提供专家咨询意见的机构是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具体落实医疗器械的采购的机构是仪器设备科,决策者为院长。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组织结构是合理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问题重重。
首先,申请器械采购的科室往往左右着医疗器械产品的选择,他们以专业知识与学术地位为由向仪器设备科施加压力。
其次,仪器设备科在医院整体结构中的地位较为欠缺,影响力较小。
这就导致了医疗器械的采购内容往往由各个科室做主,而仪器设备科则处于被动的地位。
另外,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采购决策的影响也较轻,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要还是申请器械采购的科室起主导作用。
而这与医院职能部门设计的初衷相悖,导致责任混乱。
(二)价格不切实际
一方面,相对于药品行业产品价格而言,医疗器械行业的产品价格不够公开、透明,没有明确的零售限价与政府指导价。
同一品种、品牌、配置的医疗器械,在同一时段、同一地区,呈现出较大的价格差异。
这就对医院的正确决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临床科室偏好选择新产品,供货商则受利益驱动而经常会巧立名目,从而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三)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和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所公布的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情况中,已退审医疗器械及质量公告栏中明确规定了有质量安全问题及隐患的医疗器械,但实际上,不少医疗机构还在持续购置上述医疗器械,这就不可避免地埋下了事故隐患。
据报道,中国每年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达4万件,呼吸机使患者致死、植入钢板体内断裂、高频电刀灼伤、一次性无菌产品引发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医疗纠纷、使用麻醉机时患者死亡等医疗事故比比皆是,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如何保证引进的医疗器械安全可靠,是医院面临的严峻考验。
二、改进医疗器械采购管理措施的对策
(一)改变采购模式:实行院内议标招标采购
医院传统的医疗器械采购模式是:有医疗器械采购需求的临床科室申请――仪器设备科议价――正式采购。
这种模式缺乏同类产品的比价与竞争,极易造成医院采购成本偏高,从而导致患者医疗花费增加。
对此,应该对凡单价采购金额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实行院内公开议标招标,一次性医疗用品、药品、检验试剂、医用耗材、办公用品、日用品等均应实行一年一度的院内议标招标采购,水电维修物资、基建材料则按次议标招标采购。
采购部应公开在医院网站上发布招标公告,载明招标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格与数量。
投标人必须在五家以上,不足五家则应向主管领导说明理由,经领导同意后实施。
要选定合格的投标人入围,按时组织开评标,按照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评价。
(二)医疗器械入库验收管理规范化
首先,新购置的医疗器械的验收工作应该在与其存储条件相符合的待验区域进行。
验收人员要根据原始凭证,对购置的每一个器械进行逐批、逐次验收。
验收的内容包括:生产商、供应商、品名、剂型、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批准文号、有效期限等,要检验其与单据是否相符;此外,还要检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
如若发现有质量疑问或手续不全的医疗器械,要予以拒收,并严格按规定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进口的医疗器械应贴有中文标识,除了品名、规格、生产厂商、注册证号之外,还应标明代理商的名称以及联系方式;用于消毒灭菌的器械还应注明卫生部的消毒灭菌许可批件。
验收合格,则由保管员将其置于相应库区,并做好相应记录。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与养护
保管员应按照医疗器械的温度与湿度要求,将其置于相应区域中。
存储的医疗器械应按用途分类保管,依据批号与生产日期依次排列。
保管员应每天定时两次做好存储区域的温湿度监测记录;如果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则应立即记录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
在医疗器械的养护方面,保管员应每季度对医疗器械的包装与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检查一般每月一次。
但在下列情况下,应当酌情增加检查次数:1、已发现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2、储存距离失效期半年(近效期)的医疗器械;3、储存时间长的医疗器械。
(四)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的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和服务。
对供应商的评价工作,应当由采购中心组织,以采购中处于物流链环节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申请采购的科室人员为代表,组成评价小组。
评价的对象包括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数量、时间、信誉、服务的保证度以及协议的执行度等。
医院应当维护并发展好的供应商,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开发有潜力的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维持优秀的医疗器械引进来源。
对于大型精密医疗器械,供应商的要求则更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是一项责任重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作。
它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国家现行的医疗器械管理法规,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而且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敬业负责、勤奋进取的职业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顺利地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孙颖.医院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医疗设备采购的风险管理和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