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
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开发工业产品设计进口医疗器械中国暴利之旅
-进口医疗器械中国暴利之旅
2019/03/05
医疗器械(医用高值耗材)价格虚高,已不是医疗行业的秘密。
和药品一样,医疗器械从生产厂家经过层层环节到患者手中,价格翻个几倍是常态。
而造成这样结果的闭合链条却很有逻辑:招标组的采购高价动因、医院的药品加成动因、患者的花钱买平安动因。
但当这种“惯例”成为共识时,最终医患双方信任感降到了最低点。

  破解医疗器械价格虚高,主管部门又祭出了集中招标采购之道。
2013年年初,卫计委发布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文件,其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有资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必须全部参加集中采购,并且规定,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购买集中采购入围品种外的高值医用耗材。

  十几年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没有遏制药价虚高,更难解决患者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问题,再用老办法仍旧不能解决问题。

  有人说,不能期望集中招标采购解决医药卫生体系中的所有问题,需要配套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
但我们看到,在诸多医改新政中,这是各地主管部门落实文件政策动作最快的领域。
其中难掩“揽权”意图。

  新医改4年,万亿财政投入无论是给供方(医院)还是给需方(医保),大家都欣然接受,并通过各自渠道呼吁投入仍不够。
但当需要相应的机制、体制如医保支付制度、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等改革时,却步履蹒跚、举步维艰。

  改革不单是加大政府投入,更多是体制机制调整、触碰既得利益。
虽然难啃,但这是解决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等医疗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

  集中招标采购之道
  “交6万元押金,其中钛板的价格是3万元,这是进口的,我们医院只有这一个品牌。
”9月初,当张伟(化名)陪同父亲在北京某三甲医院挂号看病时,一名神经外科普通门诊九诊室中年男性大夫开出了诊疗方案:他父亲需要做颅骨创伤修复手术,其中必须要用到一种医用材料钛板。
钛板也称为钛网,是修复颅骨创伤最为常用的医疗耗材,在手术中,缺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仪器工业产品设计张极:使中国医疗器械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失的颅骨将用钛网替代。

  凡是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三级综合医院,钛网都是神经外科的常用医疗耗材。
“3万元应是钛网、固定螺钉及电脑塑形的费用总和,除去1000多元的螺钉和3000元的电脑塑形费用,钛网单价应在25000元左右。
”从事医疗器械代理行业十多年的资深人士刘畅(化名)对记者表示,并“揭秘”了钛网的真实价格。

  “按照15×15厘米规格,我们从国外生产厂商的进货价格平均也就6000元,9×9厘米规格的只要3300元。
”刘畅称。

  据记者采访医疗耗材的相关人士发现,经过“加价五部曲”,在使用进口医疗器械时,中国患者付出了全世界最高昂的代价。
而四倍多的进销差价,是在历经“获取医疗器械注册证、宣传推广、委托销售代理公司、招投标定价、医院加价卖给患者”五个环节后最终得以实现的。
而后两个环节的加价比例之和,竟然高达最终销售价格的70%-80%。

  记者了解到,钛网价格的倍增只是医疗耗材价格倍增的一个缩影。
如经销商从厂商进价仅3500元的脑室一腹腔分流管,到患者手中时价格已飙升至近17000元。
事实上,四至五倍的差价已成为目前中国医疗耗材行业的“惯例”。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医药行业中心的调研表明,医院销量前65位药品的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一半,并且这些药物的进销差价平均在四倍左右。

  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招投标制度,在中国出现了采购方希望提高价格的现状,但这看似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背后,却遵循着一套“合理”的中国式闭合循环逻辑,甚至往往会出现“多赢”的“皆大欢喜”式结局:加价越高,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越高,医生及医院的收入越多。
从而高价产品的销量越好,其结果是该产品的加价将会更高。

  一个头骨修复板的加价五部曲
  在所有环节中,招投标加价使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实现了飞跃。

  9月初,张伟陪同父亲来到北京某三甲挂号咨询,当日下午,神经外科普通门诊九诊室一位中年男性医生称,“交6万元押金,其中钛板的价格是3万元,这是进口的,我们医院只有这一个品牌。
”在该医院的急诊六诊室,记者得到了另一位医生同样的答复,患者在该医院治疗颅骨创伤,只能花费6万元的价格使用唯一的进口产品,别无选择。

  刘畅曾经代理的神经外科耗材产品包括美国强生、法国索菲亚、美国美敦力生产的颅骨修复钛网和脑室一腹腔分流管,后者用于引出大脑中的积水。
与代理商进货价相比,刘畅卖给医院的价格往往上升了四倍。
按照刘畅的表述,某种医疗器械在到达患者之前,一般要历经五个加价步骤:获取医疗器械注册证、宣传推广、委托销售代理公司、招投标定价、医院加价卖给患者。
其中,后两个环节的加价比例之和高达最终销售价格的70%-80%。

  第一步是取得《注册证》。

  任何医疗器械想要在中国大陆销售,必须取得药监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以下简称“注册证”)。
《注册证》的有效期为四年。

  对外商而言,《注册证》的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设备外观工业产品设计试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取得和到期换领都是一项繁琐而漫长的过程。
“一股需要两年以上。
”一位国外医疗耗材生产厂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尽快进入中国市场,医疗耗材厂商往往委托中国公司代为办理《注册证》。

  刘畅告诉记者:“根据产品申报的类广东深圳专业医用器械产品外观工业产品设计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探究别不同,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三四十万元。
须委托与药监局有内部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器械工业产品设计住宅结构设计探讨关系的代理公司办理。

  第二步宣传推广。
医疗耗材产品在取得《注册证》后,生产厂商需要在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和杂志上进行宣传推广。
以神经外科为例,目前中国大陆最为知名的专业杂志包括《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发表专业论文还不是生产厂商的最终目的,宣传推广的另一重要形式是召开专业学术会议,在此类会议上,出资办会的厂商不仅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还可借此良机结识知名医生。

  知名医生的作用不可限量,他们手下往往带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进修生,进行诊疗手术培训。
一般而言,生产厂商的宣传推广费用占其总销售收入的5%-10%。
  第三步,指定销售代理公司。
取得《注册证》及宣传推广后,外资厂商往往会指定几家销售代理公司,这一举措为厂商节省了大量费用并可避免诸多法律风险。

  通过代理商,生产厂商不必自己建立强大的终端销售网络,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
此外,通过代理销售模式,厂商直接将产品批发给销售代理公司,后者与医院进行资金结算,一旦资金不能收回,与厂商无关。

  更为重要的是,巨额的回扣行为发生在销售代理公司与医生之间,厂商可避免因此产生的法律风险。
外资厂商在前两个环节中花费的数十万元的注册证及5%-10%的宣传推广支出,则体现在销售代理公司向外资厂商进货的批发价中。

  以法国索菲亚公司生产的抗虹吸脑室一腹腔分流管为例,刘畅经营的代理公司从索菲亚公司进货的批发价为3500元;该公司代理销售的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9×9厘米钛网批发价为3300元。

  事实上,即使看似如此低廉的价格,仍然大幅高于索菲亚及强生公司卖给国外医院的价格。

  刘畅告诉记者:“如以报关价比较,进入中国的价格比进入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价格高出40%。

  第四步,招投标加价。

  在所有环节中,招投标加价使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实现了飞跃,中标价一般为代理商进价的四倍左右,这个价格也是医院的进货指导价。

  “中国市场不在乎价格。
”一家医药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负责人的上述结论主要来源于招投标定价环节。

  比如,美国强生公司9×9厘米规格钛网批发给代理商的价格为3300元,但最近某市组织的招投标最终中标价高达12000元;15×15厘米钛网批发给代理商的价格为6000元,而市级中标价在22000元左右。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医疗器械实行省市级招标,由省市卫生局(厅)组织,中标价是医院进货价的重要参考,一般来说,医院进货价不宜高于中标价。

  与强生公司钛网的中标价飙升类似,法国索菲亚公司生产的抗虹吸式脑室一腹腔分流管批发给代理商的价格为3500元,但其在同一次招投标中的中标价升至14600元。

  在所有环节中,招投标加价使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实现了飞跃,进口医疗耗材的中标价一般为代理商进价的四倍左右。
如果以医院加价后卖给患者的最终价格计算,招投标环节的加价比例一般在70%以上。

  第五步,医院加价卖给患者,加价的旅程仍未结束。

  医院以中标价为参考的进货价并非卖给患者的价格。
按照现有国家政策允许,医院在所有环节中,招投标加价使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实现了飞跃。
在中标价的基础上再次加价15%卖给患者。
这个价格即是患者做手术时支付的“材料费”。

  如前所述,抗虹吸脑室一腹腔分流管的中标价为14600元,卖给患者的平均价格为16790元;9×9厘米规格钛网的中标价为12000元,则卖给患者的平均价格为13800元。
如折算为最终患者的买价加价比例,两者占比均为13%。

  价格飙升的“合理”逻辑
  招标组具有决策权的成员成为代理商公关的对象,存在很大寻租空间。

  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得以完成实质性飞跃的阶段,就是投标定价环节。
与代理商的进货价相比,中标价往往翻了数倍。

  事实上,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评标专家具有强烈的高位定价动机,也是医疗耗材高价格的受益者之一。

  “按照目前的行规,医生使用医疗耗材的回扣(医疗器械行业的惯用语言为‘促销费’)比例为医院进货价的30%-50%,价格越高,回扣自然越多。
”刘畅告诉记者:“使用索菲亚的抗虹吸式脑室一腹腔分流管,科室可得到回扣4000元,这比普通分流管3000元的售价还要高,但大多数病人其实不需要增加抗虹吸功能。
”。

  如以强生的9×9厘米规格钛网计算,某医院进货价为12000元,回扣数额应在3600元-6000元,但据查同等规格的国产钛网售价还不到4000元。

  刘畅说:“医生同样做一台手术,过程和难度都一样,医生使用昂贵进口材料的收入可以增加好几倍。

  回扣收入已成为部分一线医务人员的奖金及科室“小金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近乎公开的秘密是,医院科室对每月收到的“促销费”实行统一管理,按比例给全科医生及护士发放奖金。
剩余部分作为主任的“小金库”,由主任自由支配,各部分比例也由科室主任核定。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实际中,医生作为评标专家具有双重身份(医疗耗材的评标者和使用者)。
虽然集中采购专家库根据产品的专业应用特点设不同组别,由临床、设备采购和管理专家组成,但由于医疗耗材的专业性极强,一般卫生系统的人员难以胜任,他们往往要听取评标专家组的意见,而专家组的成员又是某个医院的科室主任或者院长。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招投标制度在中国出现了采购方希望提高价格的现象。
事实上,即使不考虑自身利益,评标专家也要考虑同行的利益。
“不能因为把价格压得太低使同广东深圳专业医用产品造型工业产品设计医疗空间视觉系统人性化设计中的色彩行利益损失太大,否则今后可能无法在医疗界混了。
”刘畅告诉记者。

  除了医生专家,招标组具有决策权的成员,都成了代理商公关的对象,存在很大寻租空间。

  国产品牌常常遇到价格低廉带来的苦恼。
刘畅说:“一个少有利润空间的产品没有多少回扣,自然不会有多少医生愿意用,也不会有销售代理商愿意为其代理。

  一些更为极端现象是,个别医院往往采购中标目录中的价格偏高者。
如很多三甲医院只向颅骨创伤患者推荐一个品牌、一个规格、一个价格的钛网,而并不细分患者的病情及经济承受能力。

  但据查,钛网中标目录中的厂家和产品规格种类繁多,如国际品牌还包括强生、OsteoMed、沃尔特、劳伦茨、比多亚、SynthesGmbH等,国产品牌包括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手术器械厂、北京吉马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
  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处于“食物链”末端的患者及家属,除经济条件广东深圳专业远红外按摩理疗床产品设计公司许宗衡深圳贿本不允许外,基本遵从医院的推荐。
多数患者也认为,使用昂贵进口医疗耗材的疗效会更好。

  从历年中标医疗耗材的生产地来看,进口耗材的比例占绝对优势。

  如“2007年北京市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单价高于500元的耗材称为高值耗材)集中采购成交候选品种目录”神经外科类耗材中,与颅骨修复钛网相关中标产品共计265项,仅有34个产品为合资或中国出产。
北京市卫生信息网公布了上述中标目录,但没有中标金额及中标价。

  刘畅说:“现在的怪现象是,只要是进口品牌,价格越高,销量越好。

  解决仍要回到体制层面
  降低进口医疗耗材价格的方法或许非常简单。

  “谨慎是一种习惯,需要慢慢养成。

  这是北京市某医疗器械代理公司的司训,悬挂在该公司的醒目位置。

  作为医疗器械代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十多年来,杨希(化名)从入行时的“不理解”到“有道理”直至近些年的“恪守规则”。

  杨希称自己多年从事的工作更像是地下党:家中电脑的开机密码亲属也不能知道、时刻提防被录音摄像、同行介绍的朋友要查个底儿掉、单线联系自己的上级、电话短信中只约见面时间地点,实质性的问题最好在洗浴中心谈……
  为了“拿下”科室主任或招标组组长,杨希也曾经常使用那些“你懂的”方法。
据他介绍,在此过程中需要花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一位深谙中国情况的芬兰籍医疗器械生产商告诉记者:“如果找对了人,你就赢了。

  与杨希有同感的利益方还包括收取回扣的医生,据杨希表述,“医生们经常告诉我他们就像做贼一样。

  “不像药品,我国在医用高值耗材领域有生产能力的企业还不多。
所以竞争只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这类产品从技术到生产成熟也没几年,公众可对比的例子很少。
”以创立“降药价网”出名的医药领域行业人士卫柏兴表示,目前医疗高值耗材尤其是骨科耗材,医院回扣占销售价格的六成以上。

  在医疗器械代理行业资深人士看来,降低进口医疗耗材价格的方法或许非常简单。

  刘畅告诉记者一条途径:“只需查询世界上代表性国家对某产品的医院进货价,取其平均值代替中国医院进货价,并在此基础上设定合理的医院加价比例,或者根本不再加价,最后设定最高限价。

  “至少可以降低60%的价格。
”刘畅坚信。

  上述芬兰籍人士认为,详尽的质量标准有助于降低获取灰色收入的机会。
“欧洲医疗器械的标准非常详细、清楚、成系统,查起来也非常方便。
中国的比较笼统、模糊,容易给灰色收入造成机会。

  医疗耗材加价的背后,更是医疗卫生机制体制问题。

  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医院与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定价过低,现实上医院与医生通过药品或医疗耗材收入得到补偿。
更重要的是,药品与医疗耗材政府定价与加价政策、卫生行政部门招标采购等助推了医院偏好高价耗材。

  “看病贵的根源是政府不当的价格管制,既可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来解决。
”医改研究者、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医药行业中心合伙人王宏志分析。

  “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历年数据每年拨给医院固定金额,即采取总额预付制,其结果是医院的收益=收入一成本,收入即拨付的固定金额,医院则会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收益,药品及耗材的价格自然会降低。
”王宏志认为。

  “最后还要回到卫生系统体制机制改革层广东深圳专业无烟艾灸床产品设计公司工业设计的发展面,不能再使用集中招标等已经证明失败的手段,来试图遏制医疗器械价格虚高。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要真正去做。
”一位医改专家分析。
微信
粤ICP备16001253号-1